生态科学

入侵物种变湿地生态灾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齐春赞

日前,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开展互花米草入侵治理,治理成效显著,成果被评估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科技支撑。

示范区护花米草治理完成后

互花米草原产北美大西洋沿岸,是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具有极强的耐盐?耐淹和繁殖能力。上世纪80年代,互花米草作为固岸护坡植物被引种到山东沿海,但近几年来,互花米草呈爆发式扩张,成为制约山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灾难之一。

黄河口滨海湿地互花米草

自2016年以来,科研团进行了多年的科研攻关,摸清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分布现状与入侵机制,提出滩涂高程是互花米草向陆扩张的主要限制因子,探索建立了不同潮滩位的互花米草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贴地刈割、“刈割+翻耕”、“刈割+梯田式围淹”等方法。“该技术体系以物理防治为主,对环境扰动小,治理后有利于本地物种恢复。由于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成本低,治理效果好,不同方法的一次性灭草效果均超过90%”。海洋大科学中心研究员韩广轩介绍道。

科研人员进行互花米草野外采样

团队还研发了潮间带简易高效的生态围堰工程技术,并开展机械化工程治理实践,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建立了100亩互花米草治理示范区,这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互花米草治理示范区,推广治理面积2000亩。“连续4年的跟踪监测表明,示范区内没有再出现互花米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耿沛华介绍。

海洋大科学中心研究员、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李超伦表示,依托该技术模式,2020年5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山东省互花米草治理项目,为全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三年,青岛市将按照《防治实施方案》,依托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成功治理经验,逐步对胶州湾、丁字湾等开展护花米草综合治理工作,打赢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王晓训表示。

上一篇:山南市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 守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