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学

“十三五”期间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

4月28日,记者从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题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云南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指导责任落实,统筹推动“十三五”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7个方面的成就,成为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5个历史性突破之一。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构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先后修订《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实现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湖一条例”,并先后出台《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等,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现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云南推动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趋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科学长效的空间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自然资源所有权确权登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工作有序开展。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进程加快。通过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体系,2020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底色更加彰显,2020年,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绿色能源装机、发电量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6个、67个百分点;绿色食品品种、品质、品牌培育不断加强,迈向价值链高端;健康生活目的地逐步向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云南有序推进绿色发展试点工作,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资源综合利用。严格落实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单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14.56%。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节水行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制度,将“占补平衡”“增存挂钩”机制作为硬约束,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经国务院批准,将国土面积的30.90%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形成“三屏两带”基本格局,生态保护系统更加完善。实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总量持续“三增长”,其中森林面积、蓄积量居全国第2。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于2019年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云南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位居全国第1,COP15会议落户昆明。深入实施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成效显著。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全面建成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实施一体化监测,生态环境预报预警和数据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云南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十三五”期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逐年提升,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83%,高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10个百分点;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顺利收官;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达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81.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良好风尚培育见效。云南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促进入脑入心、先行见效。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制定出台《云南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出行等7大重点行动,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得到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普遍认可。

“十四五”时期,云南多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再上新台阶,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期间,将紧密围绕“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美丽城乡建设”6个方面16条重点措施,继续努力,抓牢抓实年度工作,为完成“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目标打好主动仗、出好先手牌。(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上一篇:一张牛奶盒长椅背后的“生态办博”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