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学

热评丨大熊猫“喜提降级”生态保护持续升级

据生态环境部7日消息,我国野外大熊猫数量已达1800多只,威胁等级已由濒危降至易危。不少网友表示,“滚”这是“被迫降级”,“意味着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大熊猫“隐性降级”的背后”是生态保护不断升级。各类植物园和野生动物繁育基地的建立,使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成功。今年,黑龙江东北虎进村、云南亚洲象北迁的报道也备受关注。近日,鲸鱼出现在深圳大鹏湾。野生动物的频繁“入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成绩。

生态保护升级有多强?目前,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建成,初步划定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比例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5%。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此外,一大批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修复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保护升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近日,浙江台州海域出现多头瓜头鲸搁浅。应急人员和热心群众开展救援行动。其中六只已被释放到海中。此次“鲸鱼”救援的视频在网上刷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体现了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对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北上的“走吃”之旅受到了多方的精心守护,沿途民众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动物保护意识。沿途如何护送和喂食大象?如何尽量减少对象群的干扰,做好疏散工作,保证人像安全?一系列科学细致的安排,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例子。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同努力,让中国的环保故事更加精彩。 (文丨景阳,君毅视界丨马泽宇)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转载本文为传达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子邮件地址?/p>

上一篇:创新生态,“城”就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